第三百一十四章 流年不利(2)_大明政客
笔屋小说网 > 大明政客 > 第三百一十四章 流年不利(2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一十四章 流年不利(2)

  后金的举动,苏天成虽然知龗道,但没有办法应对,这样的情报,不能够提供给朝廷,若是朝廷追究起来,自己就有可能失去黄在胜这条内线,朝廷里面某些大臣,谁知龗道想了一些什么,不少的大人,对江宁县和江宁营,都是不满意的。

  鞭长莫及,苏天成也没有好龗的办法,为今之计,唯有加紧对江宁营的训练,尽快招募军士,壮大自身的实力。

  也是怪了,黄在胜的信函送来两天之后,渠清泽的信函也来了。

  拿到信函的那一刻,苏天成的手有些颤抖,他想到了一个词,流年不利。

  渠清泽轻易不会来信的,来信必然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
  渠清泽离开江宁县的时候,与苏天成之间,有着约定,凡是涉及到朝廷的大事情、流寇的动向,包括后金的消息,都要及时来信的,这里面,朝廷的大事情,一般都是有邸报的,只不过是早晚的关系,后金的消息,朝廷一般都是睁眼瞎,根本不知龗道情况,唯有流寇的消息,是能够掌握的比较清楚的。

  再说了,如今正是农民季节,朝廷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动作,渠清泽这个时候来信,很有可能是说到流寇的消息了。

  这是对苏天成打击最大的事情了。

  接到来信之后,苏天成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,打开了信封。

  这一次,苏天成不仅仅是脸色发白,身体也在微微颤抖了。

  信函里面,说到了两件事情,要命的两件事情。

  第一件事情,山西、陕西发生了重大饥荒,按照渠清泽的说法。从崇祯六年八月以来,两省没有下雨,赤地千里,农民饿死无数,甚至出现了吃人的悲剧。

  第二件事情,流寇的队伍。因为山西、陕西大饥荒,造反的农民增加,迅速的壮大了,朝廷深为忧虑,令陈奇瑜总督陕、晋、楚、豫、川五省的军务,负责剿灭流寇,同时拨出银两,对两省进行赈灾,但效果很不好。

  信函的结尾。渠清泽特别提到了一件事情,朝廷剿灭流寇的军队,包括地方上的民团,杀良冒功的情况,很是普遍,有些军队,剿灭流寇不行,欺负老百姓倒是厉害。老百姓害怕朝廷的军队,早就超过流寇了。相对来说,好些地方的农民,反而欢迎流寇到他们那里去。

  看完了信函,苏天成的脸色,变得很是阴沉了。

  他首先想到的,不是流寇的骚扰。也不是山西和陕西的大饥荒,更不是江宁营即将遭遇的问题,而是父亲苏化文来的几封信,包括苏府家生子苏灿的来信,若不是这些来信。他还不至于如此的担心。

  和朱审馨举行了婚礼,回到江宁县之后,他没有再去过山西,更不用说回到平阳府城了,甚至苏天然想着到江宁县,也被他拒绝了,家里的关系,苏天成没有想着能够改变。

  值得庆幸的是,到江宁县来过一次的苏灿,已经是死心塌地了,本来想跟着到江宁县的,被苏天成留在了平阳府城,时时刻刻报告府里的消息。

  苏化文的信函里面,提到了苏天浩和苏天然。

  苏灿也在来信中间,说到了苏府的很多事情。

  为了苏天浩和苏天然的前途,王氏可谓是煞费苦心,不仅找到了自己以前的关系,还怂恿苏化文,直接去找了晋王,要知龗道,晋王是不能够干预地方事务的,可毕竟关系不同了,苏天成可以想象,晋王朱审烜一定是非常为难的。

  苏天浩是国子监监生,安排做官,不会有太大的问题,低级的职务还是可以的,譬如说到县学去教授学生,或者运气好一些,成为主薄之类的佐官,也是可能的,但苏天然做官的可能性,基本没有,学识不行,身份不够,除非是苏天成亲自去帮忙游说。

  稀奇的是,苏化文居然想到了办法,让苏天浩和苏天然两人都成为了所谓的公家人了。

  苏天浩进入了王府长史司,担任了正九品的典薄,蓝桥正离开了王府长史司,想必长史司人员肯定是有所调整的,苏天浩趁着这个机会,进入了王府长史司,还算是抓住了机会。

  苏天浩身为国子监监生,能够进入王府长史司,成为朝廷官员,总算是谋求到一个好龗的出身了。可想到王府长史司的左长史钱光谷,还有钱光谷的儿子钱开泰,苏天成的内心不是滋味,不知龗道苏天浩进入了王府长史司,是不是回和钱开泰等人搅合在一起,他对钱开泰的印象是很不好龗的。

  苏天浩的情况还是不错的,虽然说学业不是很精,但能够进入到王府长史司,肯定是能够得到晋王朱审烜的照顾,日后想要升迁,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,不管怎么说,苏天浩都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,而且在表现方面,远远强于苏天然。

  苏天成忧心的是苏天然。

  关于苏天然的情况,苏化文在信函里面,没有多说,只是说苏天然已经进入了平阳府,而且做的还是很不错的。

  但苏灿的来信,说的很是清楚。

  苏天然其实是进入了平阳府做吏员了,而且是直接进入了兵房做书办。

  山西流寇猖獗,所以说,府州县的兵房,都是有些忙碌的,既要支持朝廷派驻军队的剿匪,又要协调本地民团的剿匪,有些时候,甚至是直接参与到剿匪事情中。

  苏灿在来信中说了,二少爷主动请战,表现英勇,参与了几次剿匪,每次都立下了战功,甚至上阵杀敌了,故而短时间之内,被提拔为兵房典吏了。

  这本来是好事情,预示着苏天然已经成熟起来了,可苏化文在信函里面,只字未提,这就很是有些矛盾了,按说苏天然有本事了,立下战功了,苏化文应该说的。

  两相比较,想到渠清泽在信函里面说到的事情,苏天成有了自己的判断。

  苏天然是什么货色,他是清楚的,要说上阵杀敌,估计还没有那样的能力,本身在兵房做事情,就算是上阵了,最多就是跟在军士后面,壮声势,亲自动手是不大可能的,虽说山西、陕西一带,流寇过于猖獗,情况紧急的时候,府州县衙门的司吏、典吏和书办,都有可能上阵杀敌的,可平阳府还没有到这样的程度。

  剿灭流寇,以朝廷派出的军队为主,地方巡检司仅仅是协助,很少有机会上阵的,朝廷也是清楚的,地方巡检司军士,没有多大的战斗力,遭遇攻击了,守城能够指靠一下,主动进攻流寇,那是去送死。

  如此的情况下,苏天然怎么可能立下战功。

  要说这战功,估计就是杀良冒功。

  苏天然能够上位,短时间成为兵房典吏,可能依靠了两个方面,一是杀良冒功,苏天然主动请缨,实际上没有上战场,直接将老百姓或者是流民作为了绞杀的目标,二是银子方面的贿赂,相信王氏为了苏天然的上位,舍得拿出来银子。

  苏天成脑门上冒出了冷汗。

  如果他的分析属实,不要多长的时间,苏府就可能遭遇到大事情,而且是大祸事。

  兄弟三人,苏天然是最不争气的,也是最不成器的,烂泥扶不上墙,苏化文和王氏,应该知龗道,如此的情况下,让苏天然在家里好好过日子,欺负一下府里的下人和丫鬟,不会闹出来多大的祸事,但让苏天然进入到官府,和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吏打交道,就是最为不明智的选择了。

  苏天然没有实际的本事,偏要强出头,进入了平阳府兵房,不长时间,就提拔为兵房典吏,肯定是有人眼红的,都是在府城长大的,苏天然的本事,人家怎么会不知龗道,知根知底的,你这么快就得到了提拔,人家会怎么看怎么想。

  官府里面的算计,那是小儿科了,若是苏天然完全依靠着银子升上去,那还没有多大的事情,毕竟拿了银子的官员,一定会帮着说话的,再说了,这等普遍的事情,其余的吏员,也不敢随意的找茬,你揭露了苏天然,说不定人家没有事情,你自己死的很惨。

  但杀良冒功,依靠这样的功劳升迁上去,这是巨大的硬伤,被人家抓住了把柄,你肯定是完蛋的,就是收了银子的官员,也不会保你,虽说大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,可没有暴露出来,就不予追究。

  苏天成记得自己说过,如果家里遭遇了泼天大祸,他还是要出手的,但这也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人家招惹你了,如果说你自己不知趣,主动去招惹人家,惹下祸事,自己去解决这样的问题,那就是窝囊了。

  苏天成的心情变得很不好了,摊上了这样的家庭、这样的兄弟,算是命不好了,他要做好预备,预防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,他几乎可以断定,依照苏天然的性格和为人,肯定是要惹下祸事的,就看惹下的事情,是大是小,如果牵涉到苏府的安危,株连到苏化文了,自己就非出手不可了。(未完待续。手机用户请到阅读。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wu9.com。笔屋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wu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