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破解迷团究因果 无心有失惹祸端_碧海洗心录
笔屋小说网 > 碧海洗心录 > 第212章 破解迷团究因果 无心有失惹祸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2章 破解迷团究因果 无心有失惹祸端

  原来前天梅雪率队前来,先取出牟尼佛珠拜山。知客僧气极败坏地冲上山来,一直跑到住持居室,气喘嘘嘘地禀报道:“住持!山下来了十个陌生人,骑着高头大马,自称是东海梅雪,率领徒弟与好友前来求见住持。他们中有男有女,个个骑匹好马,风尘仆仆万里而来,指名要求拜见住持,还递了住持的贴身法宝牟尼佛珠,请住持查验!”

  圆智大师顺手接过这串佛珠,怔怔想道:“这牟尼佛珠是五年前上峨嵋山时,送给黑鬼李正的,怎么跑到一个叫梅雪的人手里?东海梅雪,东海梅雪?哦,是他啊!怎么,有什么大事发生吗?还居然用牟尼佛珠用作信物前来拜见?”

  这时可痴在一旁看得清楚,说道:“住持,容小僧前去迎接吧?”征得圆智住持的同意后,可痴就冲了出去,扰得外面一阵慌乱,其它人还以为住持出了什么事,纷纷前来探望,这更引起了别人的注意,一时全寺上下一片惊扰。

  直到可痴把众人迎接上山后,梅雪掏出三块金粟玉板求教,这才把圆智给惊动得不轻,又因太过激动后,一门心思全落在金粟玉板上,顿时也忘了此事。后来圆智大师又召集全寺高僧前来译经,更是一心扑在这上面来了。要不是梅雪刚才提醒,还真忘了这事。

  圆智有点不好意思说道:“阿弥陀佛、善哉善哉!此牟尼佛珠本是我佛门重宝,老僧当初送你此佛珠,本是想化解你心中的仇怨。不曾想天意如此造化,不可测度。所谓:一草一木,皆为天定。一饮一啄,皆是前缘。想必是老僧想得太多了,想得愈多,失望愈多。失望愈多,痛苦愈多。

  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。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。仁者当知,定有过去业,现在因缘。是故我言,因烦恼生业,因业受报。仁者当知,一切众生有过去业,有现在因。虽然山河大地,日月星辰,万有万相,皆是心灵的产物,皆在因果之中,皆属虚幻无常,但能觉悟产生万有万相,产生一切因果的根源(如来佛性),知道六尘非有,五蕴本空,身在一切的形式(因果)之中,心却不被一切的形式所迷所转,故云不昧因果。

  如此说来,这天意真是万般难解,这也许就是因果吧。想当初老僧送你牟尼佛珠,是老僧一时心血来潮,本意是想让你减少一些杀心劫意。哪知转眼间反得你回报,真叫老僧哭笑不得。此牟尼佛珠既然送给施主,还请施主好生收藏才是。”圆智大师说完这番话就把牟尼佛珠递给梅雪。

  梅雪也觉此事挺怪的,要不是此佛珠,自己也不会遇到这件怪事。不管怎么说,得先解了这金粟玉板的秘密才是。

  梅雪也不客气,接过牟尼佛珠套在右手腕上,屏去杂念,凝神聚气,开始临摹起来金粟玉板的梵文。这次非常快,也就临摹了三遍,就顺利排出三块金粟玉板的顺序出来。

  这让圆智大师觉得非常奇特,但现在不是研究梅雪奇特的时间,既然了有正确的排列方式,余下的就是完整翻译出金粟玉板的内容,最后根据梵文内容找出开启此箱的方法,因为箱子里面收藏的东西才最值得期待,希望能有一个完整的结局才是。

  梅雪又没事做了,走出大雄宝殿,叫出梅星几人,又把揪出来的可痴小和尚抓过来,让他带自己一行人开始游玩起少室山来。

  可痴小和尚一脸苦像,让文星几人折磨得如吃了黄莲一样,苦不堪言、愁眉苦锁。但这也没办法,还得强作欢颜,更不能展示他小器易盈,况且是个失信于人的小人,还得一味阿谀奉承、投其所好,带着十人满山的游荡起来。

  这样一直把少室山和太室山共72峰,玉镜、狮子、虎头、玉柱、香炉、罗汉、玄龟、卧龙、老人、石笋、卓剑、嵩山等峰看了一个遍。

  五天过后,住持圆智大师叫人请梅雪几人,前往大雄宝殿。原来经过不懈努力,少林寺终于破解了金粟玉板上面的贝叶梵字,弄清了上面八十一个梵字的真实含义。

  原来这名高僧伽来那罗,真是出身在天竺身毒国一个佛法世家,从少传习金粟如来过去佛大乘佛法思惟三昧经。

  那时佛法还局限于天竺一带,远远没有传播开去。直到不少高僧纷纷东来,要到大汉国来宣扬佛教思想。伽来那罗也随着前辈的脚步向东而来,一直游历到西域时,才发现西域三十六国几乎让佛家占据。

  因为西域离天竺很近,不少高僧在这一带传教。而传教的佛法全是小乘佛法。小乘是“阿罗汉法”、“辟支佛法”,以解脱生死为目的。因小乘通常只能自度,故名“小”;又因小乘之“极果”未到“究竟”,亦名“小”。

  首先,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,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,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,即释迦牟尼,不能同时有两个佛。信仰者通过“八正道”等宗教道德修养,可以达到阿罗汉果(断尽三界烦恼,超脱生死轮迥)和辟支佛果(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),然不能成佛。

  这叫修习思惟三昧经大乘佛法的伽来那罗无可忍受,因为大乘佛教则认为,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,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。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“六度”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修习,可以达到佛果(称“菩萨”,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),扩大了成佛的范围。

  又因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,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,从了生死出发,以离贪爱为根本,以灭尽身智为究竟,纯是出世的,所以大乘佛教讥讽他为“自了汉”。

  大乘佛教则自称佛法大慈大悲,普渡众生,把成佛救世,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。他认为,修证需要经过无数生死,历劫修行,以“摩诃般若”(大智慧),求得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(无上正觉),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,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。因此他既是出世的,又强调要适应世间,开大方便门,以引渡众生。

  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“法有我无”,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,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。而大乘佛教则不仅主张人无我,而且认为法无我,即同时否定法我的实在性。

  伽来那罗决心改变西域小乘佛法的现状,毕竟大小乘法之争在天竺佛法源头也颇有争议。于是伽来那罗通过自己高妙的思惟三昧经等大乘佛法,四处宣传大乘佛法,又通过辩论等多种方式击败了西域其它传教小乘佛法的高僧,赢得了一片赞赏。伽来那罗于是自称维摩居士,又叫净名大士。

  通过游历西域三十六国,最终选定楼兰这个交通要道,这楼兰西南通且末、精绝、拘弥、于阗,北通车师,西北通焉耆,东当白龙堆,通敦煌,扼丝绸之路的要冲。勾通南北上下,交通便捷,人员往来众多,经济繁荣。

  伽来那罗立誓在楼兰城,弘扬佛法经义,普及众生黎民,并修建两座西域最大的包括地宫五层,地上十三层,一共十八层的雅丹浮屠宝塔,以宣传大乘佛法,增加自己的声誉。

  目标选定后,伽来那罗开始四处游说,募捐财物,通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奋斗,终于募集了大量财物,贮藏在楼兰城西外十五里处一个天然洞穴里。

  接着伽来那罗说服楼兰国主和达官贵人,拆除了楼兰城原来有的二座小佛塔,并在原址楼兰城西北角处,开始修建第一座雅丹浮屠宝塔。又通过招募大量的能工巧匠,集中在楼兰城开工建设。这一修就是九年,终于建好第一座雅丹浮屠宝塔。塔成之日,伽来那罗广泛邀请西域三十六国高僧、信徒和各国贵人,前来观礼。

  西域不愧号称佛国,佛教在西域生长和发展是迅速的,有如此众多的佛寺庙宇,又有诸多的佛门僧人,加之全国上下一致推崇,大到王公贵族,小到贫贱庶民无不诚心礼佛,将其视为平生幸事。

  佛教的兴盛可见一斑,至于伽来那罗为什么要修建这样巨型的工程,毫无疑问是为了普及佛理宣传教义。为了用象征的方式形象地宣传宗教教义,修建雅丹宝塔也是如此,以达观象之目的,从而使众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佛教的思想。

  而西域更是把佛教信仰付诸行动,建凿造庙、写经造像往往看作是一种兴福之事,是追求平安幸福的表现。遭逢生死叵侧际遇的人,尤其能深刻体察那种强烈的宗教情感。

  曾经,西域到处是没有人迹的茫茫荒原,无边的沙漠吞没了生机和希望。那些古道上的商人怀着怎样巨大的对自然的恐惧,在踏上远程前无不虔诚地希望神灵的庇佑,而信奉佛教就是必然的选择。

  伽来那罗主持修建的这第一座雅丹浮屠宝塔,静静伫立在楼兰城西门外,高九十余尺。伽来那罗带着五百追随者,在这天举办了盛大的塔成礼佛活动,渴日忘疲,于四衢道中,多人观处,起塔造像,可作念佛福之缘。

  譬如佛般泥洹后有人作佛形象,人见佛形象,无不跪拜供养者。其像端正殊好,如佛无有异,人见莫不称叹,莫不持花、香、僧彩供养者。而当天楼兰举国僧徒皆来会集,上自君王,下至士庶,损废俗务,奉持斋戒,受经听法,这更吸引了西域三十六国佛教信众,人潮不断涌来。

  伽来那罗借机连续举办了半年佛事活动,宣讲大乘佛法,可谓影响深远,名地四方。小小的楼兰国少说成天也有十来万人,在这里礼塔敬佛,这给伽来那罗赢得巨大的声誉和影响。

  于是伽来那罗决定再接再厉,不断进取,通过这次佛事活动,又募集了巨量财富。于是马上在楼兰城西南角,修建第二座雅丹浮屠宝塔。这一来二去又是三年,刚好把地宫建好。

  但伽来那罗的高调行事,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和警惕,特别是那些小乘教法的传教高僧,暗自恨上了伽来那罗。因为伽来那罗的行为,给小乘教法带来了巨大的创伤,于是暗中勾结流窜在西域的马匪胡子,又借楼兰城河道改道,造成楼兰无水源之机,纷纷向楼兰发难。

  同时伽来那罗筹集的巨额财富,也纷纷吸引了别人目光,一时楼兰处在风波险恶之中,摇摇欲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wu9.com。笔屋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wu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